2017年5月11日星期四

21 長江三峽6日遊-三峽大壩(一) (二) (三)


6  三峽大壩(一) Day 3
原文刋登於卡城閒情一周4月272017旅遊資料只供参考 copyright @2017 chewing版權所有,轉載註明出
             晚上登船,舟車勞頓,倒頭大睡,矇矓間,
被太座「嘩!嘩!」大叫驚醒,一個鯉魚翻身彈落牀,「什麼事?什麼事?」,太座指着陽台外,讚嘆道:「好美喲!」,
 船不知什麼時候開航,西陵峽層巒疊嶂,山水國畫常見勾畫線條,
腦海不其然響起李白的「朝辭白帝彩雲間,千里江陵一日還,兩岸猿聲啼不盡,輕舟已過萬重山」,
突然置身在最後那句,「輕舟已過萬重山」中,輕輕呼出一口氣。
還講噉多,高速梳洗更衣,在餐廳取了早餐,上觀景甲板,卧在太陽椅,天陰薄霧,船緩緩駛過峽谷,
詩情畫意包圍歎早餐,幸福就是這樣簡單。
             長江三峽是西陵峽、巫峽、瞿塘峽三段峽谷的總稱,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。 (瞿塘峽)
坐船遊三峽,分上水和下水,下水(順流)是重慶到宜昌,上水(逆流)是宜昌到重慶。
我們的遊輪今次是上水,今日重頭戲遊「三峽大壩」,主要看建築工程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遊輪泊岸,
在當地導遊帶領坐旅遊車進入旅遊區,
因軍事管理,軍人站哨岡,
經過六閘首大橋,
看到一層層水閘,
河道從山中鑿出來,
兩旁高牆中間大鐵閘門,
工程浩大,莫名其妙的興奮,
中國製造,身為龍的傳人與有榮焉,
收費旅行團帶領參觀不同景點。
大壩前一排排的高壓電纜,利用三峽大壩的水力發電概環保又省錢。
首先來到壇子嶺「三峽工程模型室」,(網上相片)
龐大水壩模型,
圖文並茂介紹加深認識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昔日三峽水淺急流灘多,縴夫拉船,逆流而上,危機重重,意外頻生,有「十船去九船歸」 之說。
最早想到造大壩是國父孫中山先生,但只得個講字,因為克服各種困難,不是易事,
直到1994年才在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坪動工興建,和下游的葛洲壩水電站形成梯級調度電站,2009年完工,水位高達175公尺,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。
選址在此:(1) 江面2-3公里闊,施工時大型機器易於進駐,(2) 江中有中堡島,減少堤壩跨距,小島現已不復見,(3) 花崗岩地質有較強抗地震能力,所有人工建築都能抗7破級以上地震。
大壩建成後好處:1.大量存水,防洪作用。2. 南水北調,灌溉華北平原。
3.萬噸船駛至重慶,降低運輸成本,帶動長江中下游的經濟發展。
4. 葛洲壩水電站提供大半個華北至華南用電,有助工業發展。
壞處是 淹沒文物古蹟,造成環境生態的改變,百萬人遷離家鄉。萬一大壩被惡意破壞,將會是大災難,希望切勿發生。
在小賣部買了套三峽大壩明信片,選了張大壩全景,
貼上郵票投入郵筒寄回家,郵票蓋上三峽郵戳作紀念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步出模型室,金色陽光透過薄霧照得暖洋洋,是全個旅程唯一見到陽光日子,薄霧相信是水蒸汽形成。廣塲上放着不同雕塑品,主要看三塊大石頭和大壩,這三塊石有何特別之處?
7  三峽大壩 (二)
原文刋登於卡城閒情一周5月42017旅遊資料只供参考 copyright @2017 chewing版權所有,轉載註明出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上回說到:進入由軍事管理壇子嶺觀景區,廣塲上放着不同雕塑,主要看三塊大石頭和大壩。第一塊:天然花崗岩圓柱「三壩址基石」,是三峽壩址的岩芯,取自江心的中堡島底部岩層,花崗岩抗地震能力强,中堡島現已淹活,基石用以紀念。(網上相片)
第二塊:全白色花崗岩「萬年江底奇石」,具8億年歷史, 20多噸重,
從工期圍堰基坑中挖出來,不規則形態佈滿被江水衝刷成大小不一的空洞,其中規則圓洞是鑽取樣本時留下。
第三塊:黑得發亮等邊四面體「截流石」,是鎮水標誌,放在大噴水池中央,像三角形大石,由混凝土加重後澆灌而成,初以為是藝術品,讀說明才知,這塊石是將實物放大二倍,真實的單邊長2米半,重28噸,當把截流石抛落水,尖尖的棱角就插入水下的淤泥中,阻擋水流衝擊力,兩次截流時大量投入,發揮工能,對大峽水利工程又知多一點點。(網上相片)
細心留意,圍繞截流石噴泉是一個八卦圖,象徵三峽工程的建設集天時地利人和,得到四方八面支持。(網上相片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漢白玉製成的掀開頁面的大書,被稱為「銀版天書」的雕塑,用中英文刻寫「壇子嶺攬勝」,介紹三峽工程和景觀,
蒼勁簡體字,始終覺得未能如繁體字表達到的藝術層次。
市儈的太座認為用這麽大塊白玉造,價值不菲。
海拔262.48米,三層高觀景台是最高點,形狀像倒放的罈子,故名罈子嶺。
觀景台外牆環繞的浮雕名叫「潤生源」,滋潤生命源頭的意思。正中大型銅板浮雕,三個雄壯的男性攜手在水流中旋轉,表現出萬物以水為生的強大力量。
兩則上虎下鳳,古有巴人尚虎,楚人崇鳳之說,三峽壩處於巴楚之間,顯示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。
右側是現代男人手持三峽基石岩芯,和大禹手持鐵鏟,他們形象重疊,以大壩建設為背景,象徵中華民族由古至今,冶水科技日益進步。
左則現代青年和一位仙女的疊觀,手持花朵、果實,動植物魚類等,遠處還有東方明珠、上海碼頭、外灘大樓等,反映出古今三峽生態環境、經濟發展。(網上相片)
三幅都出現傳說中幫助大禹治水,後來化為巫山十二峰的十二位仙女。
沿樓梯上觀景台,居高臨下,周遭景象盡在眼底,觀賞三峽全景的最佳位置,
鳥瞰長江、大壩、發電廠,
還有被稱為「長江第四峽」的雙向五級船閘,
三千噸級以上的大船,一級級的來往上下流,三千噸級以下的小船走一次性提升小河道,
有人戲謂「大船走樓梯,小船坐電梯」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沿著河岸來到大壩旁的185景區,
因與大壩齊高,海拔185米而得名。


站在平台如身在壩頂,近距離觀賞大壩,
壩頂一座座紅色工程車,直伸到霧濛濛對岸,寧靜江水,雄壯優美。
回程時看到同時停怕古今對照運貨船隻,
橫跨兩岸的「西陵峽長江大橋」,長江的橋很多,前面都冠以地名來區分,短短兩天,已看到二條橋,還陸續有來,
經過宏偉水閘,時代不斷進步,人民生活更富裕。
遊船是怎樣通過水閘,逆流而上?
8  三峽大壩 (三)
原文刋登於卡城閒情一周5月112017旅遊資料只供参考 copyright @2017 chewing版權所有,轉載註明出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上回說到:離開壇子嶺觀景區,乘車返回船上,大堂掛着船上主辦廣告牌,自費參加翌日白帝城半日遊,有人說:人做景點,不值一看。
但想到那句:「朝辭白帝彩雲間」,就乖乖奉上銀両230元,再者山長水遠來到,不理好醜全部照收,日後不用後悔。
享用午餐時,船靜靜開航,一時許上到觀景甲板,準備擔櫈仔霸頭位,睇戲肉:船過水閘。人同此心,甲板已擠滿人,十幾張太陽椅早有人坐,則則身人叢中擠到欄桿邊,靜候好戲開鑼。
我們是「上水」下午過閘,「下水」通常午夜過閘,睡眼惺忪無得瞓。
真幸運船排首位,一般會有四至六艘船,一字長蛇般通過。兩個閘可以一上一落,今次是雙線同時上行。

一時半,首閘門慢慢打開,
船緩緩駛進兩面高牆內,
真是考駕駛員功夫,船身和兩旁高牆相距只有一尺,
巨大鐵閘下是一度水泥牆,
舉頭仰望龐然大閘,很震撼,再環顧高牆,幻想着是昔日高聳峭壁下,自覺渺小。
待所有船到齊,關上後面的閘門,
水由閘門隙罅流入,
水位逐漸上升,
船也跟着升高,真係「水漲船高」,
大概半小時,船差不多到閘頂,跟下一道閘門的水位一樣時,閘門打開,前面是另外兩面高牆和另一度閘門,
船駛入下一個水位,如此類推,重覆又重覆往上游前進。
看完過第一度閘,很多人已溜走,乾脆搬張太陽椅在船頭上看。堅持近三個小時由頭睇到尾,只得我倆和兩位洋老伯。
體驗過上下游落差113米,爬升近40層樓高度,吁口氣,跟太座說:「看過現代化的過運河三峽工程,可以省下不去巴拿馬運河的錢。」
太座掀掀咀角嬌嗔罵道:「虧你想得到,孤寒鬼(即吝嗇鬼)!」,
回頭再望,漸遠的大壩,兩艘遊輪正朝閘口駛去,大壩值得中國人引以為榮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繼續有遊客上甲板欣賞兩岸風光,自三峽大壩建成後,水位最高可以到175米,
河面比以前寬闊,昔日高不可攀聳山峻嶺,都近在咫尺,以另一風貌展示優美。
江心小島上紅圓頂白色燈塔,白色小舟,歐洲河上風情。
綠蔭蒼鬱山中夾雜數棟民居,遺世獨立寧靜。
經過紅橋橫跨的九畹溪峽口,傳說是詩人屈原故里。
一排排有層次用鐵網包着截流石是滑坡遺址。
煤礦挖出來的煤塊,經火車運到江邊,
再由船隻沿江運送。
洋漢舉相機為小舟上撒網打魚的漁夫拍照,
船夫都不再搖摇橹,改控制電動馬達。
夕陽西下印在江面上,餘暉把叠峯江水染成嬌柔粉紅。
太座輕輕吟詠:「我住長江頭,君住長江尾,日日思君不見君,共飲長江水,此水幾時休?此恨何時已?只願君心似我心,定不負相思意。」
「喂喂!我就在你身邊。資訊發達,地球另一面都可透過視像見面,不用相思。」
氣得她搥我胸,趁機握着她手,相視而笑。幸福就是這樣簡單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出席船長晚上歡迎酒會,晚宴後到夜總會看完表演,緊接着是熱情的跳舞音樂,翩翩起舞渡過歡樂晚上。

返回房中,船不知駛往何處?陽台外,漆黑一片中,竟然一條泛白色銀光大橋,燈光倒影,神秘嫵媚,出奇不意的驚艷。
明天船抵巫峽,欲知詳情,請看下回分解。

看回上一篇,在網誌最底, 按入 「較舊的文章」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看回下一篇,在網誌最底, 按入 「較新的文章」。
聯絡電郵 chewing33@gmail.com  我會儘快回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