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12日星期一

21 長江三峽6日遊 - 11白帝城(一) (二)

11白帝城(一) Day 4  下午
原文刋登於卡城閒情一周 6月12017旅遊資料只供参考 copyright @2017 chewing版權所有,轉載註明出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      上回說到:遊罷小三峽和小小三峽,返回遊輪食午飯。二時再上觀光甲板,船將會經過「瞿塘峽」,正是「西施多見亦常人」,甲板上只有小貓三數隻,再沒有震撼和驚喜,但畢生難忘。
「瞿塘峽」三峽中距離最短,約八公里,最窄不到100米。
廢話!窄窄長長遊輪當然能通過啦!
夔門是瞿塘峽最狹窄的一段,峽口的白鹽山、赤甲山石壁如刀削,
兩山對峙,橙紅色的山崖像扇打開大門,昔日把洶湧大江逼成一條細帶,故稱「夔門天下雄」。
大壩蓄水後,江水澎湃減抵,穿過最窄處,
拐個灣,豁然開朗,水平靜流淌,
回頭再望,似大門因我們離去而關上,驚嘆造物者鬼斧神工。
騷人墨客遊三峽有感,留下大量詩詞歌賦,甚至刻在崖壁上,破壞天然環境。任你權傾一時,功績顯赫,亦被時間洪流淹沒,其他人取代。但李白的「早發白帝城」,略有國文根基遊三峽時自然想到,連我這個「番書仔」都有感而發,佳句深入民心,歷久不衰。
閒話少說,過了古代軍事重地夔門,仰視峡中赤甲樓,
已到了奉節,一座歷史古城,船泊岸。
不参加昨天報名自費参觀「白帝城」的旅客,不能離船,船上安排剌繡、電影等活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白帝城位置三面環河,高不可攀山頂,三峽大壩建成後,水位上升變成四面環水孤島,
靠一座高雅秀麗白色有蓋「白帝城風雨廊橋」連接,
橋邊插滿七彩繽紛旗幟,
想像這兵家必爭之地,鐵馬金戈的情景,進入歴史中。
昔日千多石階,見剩下四百多級,未常不是好事,沿山路拾級而上,
時不時有抬滑竿人高喊:「讓路」,疾走過去,客人坐在椅中,前後有轎夫肩抬而行,不用走到兩腳發軟,汗流浹背,最舒服登山方法。太座耳語:「沒有安全帶,會不會跌出來?」真是杞人憂天。(網上相片)
終於到達白帝城,透順條氣,再走多幾級石階便是曾經金碧輝煌「白帝廟」山門,左右兩瑞獅鎮守。
 原來白帝廟早已被戰火摧毁,現在所見是明、清朝重新整修,
入口牆前放了名人手書石碑,江澤民排在毛澤東前頭,呢呢!我無講錯啦!
這時當地女導遊先帶我們到一處觀賞夔門,一大群人擠在觀景窗台前,插針難下,束手無策。導遊跟景點負責人傾了幾句,便帶我們轉過去較隱閉一角,已擺好照像機,大家排隊以夔門為背景,輪着付一百元拍照費拍照,遊畢白帝城,離開前取回相片。
我們乘機觀景拍照,在陸地白帝城是最佳位置,
高高在上,一目了然欣賞夔門的雄偉險要,守扼長江咽喉,在船上是看不到全景的,是否有點眼熟?
無錯!正是10元人民幣用它做背景圖,(網上相片)
可惜天氣欠佳,照片有點迷濛。
「白帝城」出名,是三國時期的劉備託孤,再加上唐代詩人李白的「朝辭白帝彩雲間」的名句,更多人慕名而來,包括我在內,明知是人做景點,無啥看頭,但歴史重温,值得一遊。
12白帝城(二)
原文刋登於卡城閒情一周 6月82017旅遊資料只供参考 
copyright @2017 chewing 權所有,轉載註明出    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上回說到:來到「白帝城」的白帝廟,先講歴史,漢末王莽篡位,手下大將公孫述割據四川,來到瞿塘峽見峽口三面環水,一面靠山易守難攻,
再看到冒出白煙的井口,托詞是「白龍出井」祥瑞之兆,自立為王,號稱「白帝」,築城取名白帝城。當時各地戰亂頻繁,這裡得享12年太平,公孫述戰死,老百姓建了白帝廟來供奉他。
明朝正德八年有官員認為公孫述是「亂臣賊子」,不值得供奉,改供奉蜀漢昭烈帝劉備。故有「白帝城內無白帝,後人憑弔劉先帝」之說。
「明良殿」,意謂「明君良臣」,正殿原本供奉公孫述塑像被砸爛,改放劉備,另外還有關羽、張飛、諸葛亮四人的塑像。
文革時,他們劫數難逃被砍去頭顱,留下身軀,劉備身旁四個小太監評為被剝削階級,得以完好保留。八十年代撥亂反正,廟宇復修,替他們做了新頭,但沒有頸項,有人戲稱:「四百年的身段,八零後的腦袋」。
主要景點「托孤堂」,正上演一幕劉備托孤,雕塑按當年場景,劉備躺在病榻上,床前有諸葛亮、趙雲、李嚴,两旁文武大臣,地上伏着劉永和劉理兩位小皇子。雕像人物表情生動,濃厚忠義氣氛。
又要講歴史,三國時期,關羽失荊州敗走麥城被殺,張飛起兵報仇途中為叛將所殺。劉備連失兩結拜兄弟,一怒之下喪失理智,舉全國之師進攻東吳,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慘敗,史稱「夷陵之戰」,劉備退守白帝城 ,憂憤而一病不起,

臨終前,自知兒子阿斗扶不上壁,老謀深算,以退為進,招眾人於永安宮,把家國和兒子托付給諸葛亮,說:「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」,史上有名的「永安托孤」。
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,鞠躬盡瘁,六出祁山,積勞成疾,病逝於五丈原。諸葛亮的「出師表」已忘得一乾二淨,反而杜甫的「出師未捷身先死,長使英雄淚滿襟」道盡諸葛亮心聲。
經過一房間,有座透明玻璃罩,內放一副懸棺用過的千年棺材,遊客把紙幣從隙縫塞入求發財,哈哈!拋磚引玉先破財。
匆匆走過東、西碑林,無暇欣賞千多年歷史石碑,但有兩件事一定要做,
摸摸東碑林的韋陀尊者頭、肩、背和腰會帶來好運,大陸人最愛攬着拍照,原來那座已爛了,這座是新的。
細心欣賞西碑林的「鳳凰碑」和「竹葉詩碑」,鳳凰碑又稱「三王碑」,刻有樹中之王梧桐,花中之王牡丹,鳥中之王鳳凰。
竹葉詩碑是清代曾崇德作品,遠看三株挺拔俊秀的竹子,細看一枝枝竹葉卻組成了一首五言詩:「不謝東篁意,丹青獨自名。莫嫌孤葉淡,終久不凋零。」讚揚劉備、諸葛亮、關羽、張飛如永不凋零竹子,高風亮節,取名「丹青正氣圖」,碑上還刻有作者小序和七言詩。
「觀星亭」是諸葛亮夜觀星象地方,飛檐翹角,底層12根木柱,上層6根木柱,古鐘高懸,亭中石桌、石墩,柱上刻着杜甫的「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。」
杜甫曾居奉節,甚至以船為家,河因此叫「杜甫草堂河」。
離開時,夕陽染得天地一片粉紅,滔滔江水,正是:「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。是非成敗轉頭空,
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。」
欲知後事,請看 下一篇「豐都」。

看回上一篇,在網誌最底, 按入 「較舊的文章」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看回下一篇,在網誌最底, 按入 「較新的文章」。
聯絡電郵 chewing33@gmail.com  我會儘快回覆

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